永利教師參加“2020年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專題研讨班

發布者: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辦公室發布時間:2021-01-03浏覽次數:358

1225-27日,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中心和井岡山大學主辦的2020年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專題研讨班在江西省興國縣如期舉行,來自全國40多所高校共50餘名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參加了研讨班,我院程之勝老師與會。該研讨班安排有專題報告、交流研讨、現場教學、激情教學、訪談教學、體驗教學等諸多環節。

井岡山大學張泰城教授作了“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課程育人”主題報告。報告展現了該校紅色文化資源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成果,介紹了其紅色資源育人的課程觀,揭示了紅色文化資源課程内容的教育特質是價值觀教育而非僅知識教育。

交流研讨環節,我院程之勝老師從五個方面介紹了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将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做法——提煉升華:全校鼎力創編《紅色薪傳》,傳承紅色基因;研究引領:以點帶面,打造紅色學術高地;現身說法:講述和撰寫紅色故事,緬懷峥嵘歲月;心香一瓣: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砥砺前行方向;不勝不休:戰“疫”、防汛中展紅色情懷,彰顯組織力量。

現場教學環節,通過密集瞻仰肅穆莊嚴的烈士陵園、紀念館與陳列館,見證了發生在興國那段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無聲地訴說着革命老區人民作出的巨大犧牲,譜寫了“戶戶有烈士”的壯歌。通過參觀潋江書院舊址、毛主席興國長岡調查實地、蘇維埃消費合作社等現場,昭示了我黨早期在蘇區的經濟建設史,诠釋了黨和人民群衆血肉聯系的成因。

激情教學環節,由興國縣委黨校教師教唱“共産黨的主張好”、“當兵就要當紅軍”、“蘇區幹部好作風”等興國紅色歌曲。這些蘇區老百姓在勞動和革命實踐中形成的曲調,簡單質樸,直抵人心。通過現場影視音像資源模拟,或纏綿悱恻或熱情歡快或激越豪邁,再現了當年“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戰場”的感人場景,啟示我們要永遠堅持中國共産黨“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的優良作風。

訪談教學環節,通過邀請興國籍将軍、革命烈士和擁軍模範的後代、親屬為學員述說先輩事迹,踐行“讓道德最好的人講道德”的教育模式。後代、親屬們現身說法,真實可信。從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一件件動人的故事裡,體察先輩們的家教、家風和嚴于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風範,感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曆程中給社會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體驗教學環節,全體學員穿着紅軍服,戴上八角帽,高擎鮮豔的紅旗,重走第三次反“圍剿”勝利之路。全體學員拾級登山,壕溝疊起,小徑峰回,石嶺峭壁,實地感受戰鬥的嚴酷,啟迪學員們飲水思源,不忘初心,并進一步學習共産黨人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堅定學員在任何情況下不畏困難、始終跟黨走的信念。

通過此次研讨學習、交流,參會學員重溫了曆史,提高了認識,習得了方法,身心受到極大震撼與洗禮。以此為契機,我院拟将研讨中展示的經驗、成果與交流中的心得體悟,具體落實于新時代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的偉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