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四個全面”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5-09-24浏覽次數:2055

  《概論》教材比較全面闡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過程、實踐依據、内在邏輯關系和重大意義

  


  第一,在第一章闡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的過程。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曆史節點上提出并形成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

  201412月,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說: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從而第一次提出了“四個全面”的要求。

  20151月,他在雲南考察工作時又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引領各項工作。”強調了“四個全面”對各項工作的“引領”作用。22日,他在省部級領導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讨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明确指出:“四個全面”是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所形成的“戰略布局”。428日,他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上的講話中進一步強調:“四個全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進一步解釋了“四個全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國夢”的重大指導意義。

  第二,全面闡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厚的實踐依據。

  首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适應了我國發展的現實需要。這一戰略布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的新要求,站在時代前沿進行的戰略思考、戰略謀劃和戰略部署。

  其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為解決我國當前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當前,中國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于中國夢的實現,但仍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所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關系群衆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等等。“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解決上述問題,化解矛盾,攻堅克難的行動綱領。

  再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應了人民的期盼。在現階段,如何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确保國家長治久安,是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重大挑戰。而解決這些問題,正是人民群衆最大的呼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應了人民對國家發展更好,生活更加美好的期盼,充分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

  第三,深刻闡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邏輯聯系的有機整體。

  “四個全面”作為戰略布局,它既包括戰略目标,又包括戰略舉措。其中,戰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舉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全面”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源泉,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或“車之雙輪”,推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的實現;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

  第四,深刻闡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意義。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是一個統領全局的總部署、總方略,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統領和指導意義。

  為充分體現“四個全面”的基本内容,根據《概論》體系結構,做了總體布局:除了在第一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理論成果”部分總體反映“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基本内容之外,分别将“四個全面”全部上節或目的标題。

  具體做法是:前言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第一章集中闡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過程、思想内涵、邏輯關系和曆史定位。“四個全面”全都分别上節或目的标題,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第六章第三節第二目;“全面深化改革”為第七章第二節标題;“全面依法治國”為第八章第二節第三目的标題;“全面從嚴治黨”為第十二章第三節标題。每一标題下都要從“四個全面”的高度全面闡述其具體内容。在結束語中,強調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努力實現民族複興中國夢。

  

  全面推進“四個全面”進課堂、進頭腦

  


  首先,推進“四個全面”進課堂進頭腦,必須切實認識到這一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目前在校大學生未來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主體力量,是“四個全面”的實踐者,因此,推進“四個全面”進課堂、進頭腦,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将全過程參與。因此,通過我們教師的課堂教學,使大學生深切領會和掌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義,進而成為實施這一戰略布局的推動力量和在實踐中的自覺執行者,這對于“四個全面”的貫徹落實,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乃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無疑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和重大的戰略意義,我們作為“概論”課的教師,擔負着推進“四個全面”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的責任和使命,必須要意識到做好這一工作的重大意義,自覺努力地推進這一工作。

  其次,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系列講話精神。

  這是推進“四個全面”進課堂、進頭腦極為重要的環節。盡管在《概論》教材的修訂中,已經盡力全面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思想和論述,但畢竟是經過編寫者的理解和思考然後在寫進教材的,所以出現不全面和不準确的地方是很難避免的。推進“四個全面”進課堂、進頭腦,需要我們任課老師結合“概論”教材的内容和體系去研究和領會其中關于“四個全面”的基本内容,但是必須首先學習和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思想和論述,因為這是編寫教材的依據,把握了依據再學習和研究教材,就可以更加準确和深入地理解教材的相關内容,在進課堂和進頭腦的過程中,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心有底氣。教學中就把握了主動權。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全面”的論述與他其他系列講話結合起來,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進展中去理解和把握“四個全面”。

  第三,在認真學習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礎上,做好從教材内容到教學内容的轉化。

  任課老師是推進“四個全面”進課堂和進頭腦的關鍵。教師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進課堂和進頭腦的效果,而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對教材内容向教學内容的轉化。

  1.在轉化過程中,教師要以教材為教學遵循,在教材内容向教學内容轉化上下功夫,做到融會貫通、熟練駕馭、精辟講解。同時要反對完全脫離教材,随意取舍,任意發揮,甚至對教學内容進行歪曲和曲解的現象。

  2.在轉化過程中要努力吃透教材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在從教材内容向教學内容轉化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材内容的水平上,必須要把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理論問題吃透,并圍繞理論問題進行研究,把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所得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四個全面”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還處在不斷完善和發展過程中,肯定會存在這種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如,“四個全面”的内在邏輯關系;“四個全面”的方法論基礎;經濟新常态與“四個全面”的内在關系;“四個全面”與民族複興中國夢的關系;“四個全面”與“五位一體”建設總布局的關系、這樣進一步深入推進從嚴治黨和反腐敗鬥争等等。

  3.合理安排授課内容和進行專題教學。在講授“四個全面”過程中,首先要根據教材内容、授課時數和學生特點設置好教學内容。教學内容既不能離開教材,也不能照搬教材;既要重點突出,又要有一定的涉及面;既要顧及學生,又要引導學生;既要有理論高度,又不能脫離實際;既要講曆史,又要講現實。其次在講授形式上應以專題講座為主。專題講座要有系統性、穩定性和靈活性。因為現在教材體系所限,無法集中論述“四個全面”的内容。所以根據教學内容适當設計一兩個專題,并做适當拓展,不僅可以加深對“四個全面”的理解,更可以克服教材現有局限。

  4.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做好教材内容向教學内容轉化,做好“四個全面”進課堂、進頭腦的工作,必須在教學方法上狠下功夫。首先,要在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以往教學經驗和方法的基礎上,策劃出能夠形象生動地反映教學内容和體現教學模式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案;其次,要貼近和理解教學對象,根據學生特點設計不同的、具有一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第三,制作出一個充分體現“四個全面”基本内容,适合教學需要的實用課件;第四,實行“研究性互動式教學”,努力激發學生對“四個全面”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5.緊密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如前所述,“四個全面”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是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總結和提升出的戰略布局,是适應我國社會發展實踐的需要的結果。所以,要做好“四個全面”進課堂、進頭腦的工作,就必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特别是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在“四個全面”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密切聯系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實際進程,而且要積極做好對學生釋疑解惑的工作。同時要充分利用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深入社會生活實際,從社會現實中加深對“四個全面”内容和重大意義的理解。